明到衡山与洞庭释义


【明】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6. 睿智:英~。贤~。~君。  7. 视觉,眼力:失~。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

【到】1. 从别处来:~达。~站。~来。~场。~任。~职。~案。签~。恰~好处。  2. 往:~群众中去。  3. 周全,全顾得着:周~。面面俱~。  4. 成功:得~。办~。  5. 姓。

【衡山】1.山名。一名岣嵝山,又名霍山,古称南岳,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著。祝融峰海拔一二九○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山上名胜古迹很多,为旅游休养胜地。相传舜南巡和禹治水都到过这里。历代帝王南岳祀典,除汉武帝迁祀安徽潜山外,均在此山。2.山名。《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鳩兹,至于衡山。”杜预注:“衡山,在吴兴乌程县南。”杨伯峻注:“衡山,亦吴地,高士奇《地名考略》则谓为当涂县东北六十里之横山。”3.山名。北极之山。《吕氏春秋·求人》:“北

【与】1. 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 给:赠~。~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人为善。 | ◎ 参加:参~。~会。 | ◎ 同“欤”。

【洞庭】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太湖之洞庭也。”三国魏曹植《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2.湖名。即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莪州公诗》:“洞庭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洞庭湖”。3.湖名。太湖的别名。《文选·左思

明到衡山与洞庭的用户点评


寻找曲线的终点

2024-05-24 06:43:17

明到衡山与洞庭,一山一水,两种不同的景色交相辉映,仿佛是大自然的双重奏。衡山的险峻与洞庭湖的柔美相映成趣,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这句诗通过对不同景点的描绘,展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领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追逐阳光的小鸟

2024-05-20 16:48:37

这句诗用词简洁明了,没有赘言。衡山与洞庭是江南著名景区,一提到这两处,便令人浮想联翩,仿佛可以闻到身临其境的清香。

金色的阳光

2024-05-20 08:40:48

这句诗可以描述一个人去不同的景点游玩的心情。明到衡山,感受到了山的静谧和壮美,洞庭湖则让人沉浸在湖水碧波之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有山有水有心情”的独特体验。整句诗通过对两个不同地点的描绘,展现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观察和深深的感悟。

SunsetLover

2024-05-20 02:08:06

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地点的魅力,衡山的雄奇壮丽,洞庭湖的湖光山色,仿佛是一场身临其境的视觉盛宴。可以说,这句诗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心灵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和滋养。

时光倒流

2024-05-20 01:00:47

这句诗“明到衡山与洞庭”,如同游走在江南水乡,清晰明快。“明”字与“衡”、“洞”字中的“穷”、“逢”都是阳切轻声,读起来有一种清爽明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