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恭

昭君怨二首(前首一作董初诗)

昭君怨二首(前首一作董初诗)评点


《昭君怨二首(前首一作董初诗)》是董思恭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位昭君的故事。此诗通过描述昭君远离家乡,在秦国遭受风霜的艰辛,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古拙优雅,情感凄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诗起新年之时,凛冽的寒风令人寂寥,凸显了昭君离乡背井的艰辛。然而她仍不退缩,勇敢地启程前往秦国,展开了一段新的生活。在旅途中,昭君的裾衫已沾满了马汗,眉黛也染上了胡尘。这一描写中,董思恭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昭君在长途跋涉中的劳累和辛苦。而举目四顾,她发现身边无一相识之人,路途上只有陌生的面孔。这种陌生感使她倍感孤独,挫折感油然而生。然而,唯有梅将李,还能带给她久违的故乡春意。梅花与李花,都是固守在寒冷季节里的勇者,它们经历寒冬,仍能怀远乡之思。此处将梅将李与昭君相提并论,表达了昭君对故乡的思恋之情。接着,诗人运用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的手法,暗示了昭君身处异国他乡的困难困境。琵琶代表着她内心的忧伤,行路曲则是她演绎自己遭遇的艰辛。这样的描写更加彰显了昭君的不屈不挠,以及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以“汉月正南”结尾。此处通过指代“汉朝”的月亮,表达了昭君追寻的目标是回到中原,重返故乡的愿望。另外,以“之乎者也兮”结尾,更加凸显了诗人的自省之情,以及对于昭君遭遇的思考。总之,《昭君怨二首(前首一作董初诗)》以史实为背景,通过叙述昭君离乡远行的艰辛经历,勾勒出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全诗虽字数不多,但情感却深邃而纯真,给人以凄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