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斥卤变桑田释义


【应教】魏晋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南朝宋湛茂之有《历山草堂应教》诗。唐王维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赵殿成笺注:“魏晋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斥卤】1.盐碱地。《吕氏春秋·乐成》:“鄴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鄴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让膏壤於陆海,爰躬耕乎斥卤。”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咸薄之地,名为斥卤。”清魏源《筹河篇中》:“凡沙河所经……皆歷年河决正溜所衝之地,非沙压,即斥卤。”2.指盐。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作咸》:“四海之中,五服而外,为蔬为穀,皆有寂灭之乡,而斥卤则巧生以待。”

【变】◎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调。~动。~法。~为。~革。~更。~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本加厉。~幻无常。

【桑】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  2. 姓。

应教斥卤变桑田的用户点评


快乐的小蜜蜂

2024-05-22 22:49:56

“斥卤变桑田”五个字颇有警策之意,透过斥责以及变化两个动作来呼应教化的过程,展现诗人对人心与道德的嘉许与忧虑。

自由的蝴蝶

2024-05-21 19:46:15

此句诗用富有浓厚的典故,表达了对道德教化的推崇与尊重。传统文化中的桑田之叹,代表了人心之本质。作者以此警示后人,应斥卤变桑田,劝谏世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HelloWorld

2024-05-21 04:17:12

经文言文之议,可知斥卤变桑田之语为敦敦之言,含蓄而不失深意。勉人效法桑田之地,将豁兹塞,生机盎然。

天空中的约定

2024-05-18 13:01:04

每一字句间都承载着深重的教化之意,不应轻视其内涵。卤者莽也,变桑田者指的是人心莽撞如卤水,应当经过教化之力,方能如桑田一般变得肥沃。

发发送到43d

2024-05-17 08:26:01

此句诗言人应当教诫斥责那些胡作非为、行恶不悛之徒,使之回心转意、改过自新。以教化之道,使卤莽之人得以改变心性,如昔之桑田般,生长肥沃。言下之意,正是劝人勤学修德,不忘初心,以致国家社稷有望得以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