鵩鸟飞鸣告其故释义


【鵩鸟】1.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汉贾谊《鵩鸟赋》序:“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唐元稹《有鸟》诗之五:“秋鹰迸逐霜鶻远,鵩鸟护巢当昼啼。”宋苏轼《和陶使都经钱溪》:“但恐鵩鸟来,此生还荡析。”2.比喻奸佞。宋曾肇《上王荆公墓》诗:“天上龙胡断,人间鵩鸟来。”3.《鵩鸟赋》的省称。《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晋梅陶《鵩鸟赋序》:“余既遭王敦之难,遂见忌,録居于武昌。其秋有野鸟入室,感贾谊《鵩鸟》,依而作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於情理。”宋惠

【飞鸣】边飞边鸣。晋潘岳《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宋苏轼《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宋曾巩《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典

【告】1.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  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  3.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  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故】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2. 原因:缘~。原~。  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5. 朋友,友情:

鵩鸟飞鸣告其故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