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县动干戚释义


【轩县】亦作“轩悬”。古代诸侯陈列乐器三面悬挂。《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郑玄注:“郑司农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玄谓轩县去南面辟王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化民以德,礼教兴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其两京文宣庙,春秋二仲释奠,轩悬之乐,八佾之舞,牲以太牢。”清李振裕《祠阙里雅》诗:“轩县輳矣!乐具奏矣!”清陶炜《课业馀谈·乐》:“宫悬,四面悬也;轩悬,缺南面也。”

【动】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

【干戚】1.亦作“干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亦为武舞所执的舞具。《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啟行。”毛传:“戚,斧也。”郑玄笺:“干,盾也。”《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孔颖达疏:“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之具。”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唐褚亮《祭方丘乐章·舒和》:“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鏚递成容。”2.指征战。《魏书·邢峦传》:“未有捨干戚而康时,不征伐而混一。”《南史·梁纪下》:“然先王文武递用……而帝留心俎豆,忘情干戚,溺

轩县动干戚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