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芦相背有飞鸿释义


【衔芦】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尸子》卷下:“雁衔芦而捍网,牛结陈以却虎。”《淮南子·修务训》:“夫鴈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高诱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繒缴。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芦长数寸,以防繒缴焉。”唐陆希声《鸿盘》诗:“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清陈维崧《青玉案·雁字》词:“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

【相背】亦作“相倍”。1.互相背叛。《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论》:“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2.相违;相反。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简与礼相背,嬾与慢相成。”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入蜀》诗:“檣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飞鸿】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孔颖达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2.虫名。《逸周书·度邑》:“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3.飞行着的鸿雁。汉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清龚自珍《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4.指音信。唐韩愈《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

衔芦相背有飞鸿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