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千庐合释义


【武卫】1.谓以武力藩卫。《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汉书·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2.军制名。汉末曹操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因隋制。宋沿其制。元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

【千庐】谓武卫值宿之所甚多。《文选·张衡<西京赋>》:“徼道外周,千庐内附。”吕延济注:“庐,卫兵铺屋也,言千者,举大数也。”唐张九龄《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诗:“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2.犹千家,众多的人家。唐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一:“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典

【合】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2. 聚集:~力。~办。~股。~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  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家欢乐。  6. 计,折算:~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武卫千庐合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