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剡剡穿林笋释义


【文】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 刺画花纹:~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 温和:~火。~静。~雅。

【犀】1.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角。~甲。~照。灵~。  2. 坚固:~舟(坚固的船)。~利(锐利;锋利)。

【剡剡】1.起行貌。《礼记·玉藻》:“弁行,剡剡起屨。”孔颖达疏:“剡剡,身起貌也。急行欲速,而身屨恒起也。”2.闪烁貌。《楚辞·离骚》:“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唐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宋陆游《予行蜀汉间怅然有感》诗:“麦陇雪苗寒剡剡,柘林风叶莫颼颼。”3.锐利貌。宋曾巩《离齐州后》诗之三:“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靨田田出水荷。”4.风微起貌。宋王安石《晚兴和冲卿学士》诗:“剡剡风生晚,娟娟月上初。”

【穿】1. 破,透:~透。揭~。~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凿。  2. 通过,连通:~过。~行(xíng )。  3. 着(zhuó)衣服鞋袜:~衣。~鞋。

【林】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  3. 姓。

【笋】1.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慈竹笋”、“麻竹笋”等。  2. 竹子的青皮:~席(用竹青编成的席子)。  3. 古同“榫”。 典

文犀剡剡穿林笋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