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洛望不见释义


【宛洛】邑的并称。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常借指名都。汉王逸《荔支赋》:“宛洛少年,邯郸游士。”《文选·谢朓<和徐都曹>》:“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张铣注:“宛,南阳也;洛,洛阳也;皇州,帝都也。时都在江东,而言宛洛者,举名都以言之也。”唐王维《宿郑州》诗:“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明陈子龙《平陵东》诗:“不逢时会岂失策,犹与宛洛开先声。”清陈梦雷《庚申上元同杨道声题汴梁旅店》诗:“喜遂京华约,初从宛洛期。”汉

【望】1. 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2. 拜访:看~。拜~。探~。  3.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4.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5. 向,朝着:~东走。  6.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7. 埋怨,责备:怨~。  8. 姓。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宛洛望不见的用户点评


秘密日记

2024-05-13 06:58:09

豪迈中带着悲凉,宛洛望不见。倘若琢磨细究,又仿佛是一场穷途末路般的遗憾。

星光熠熠

2024-05-10 06:55:20

“望不见”一词,简洁而能表达出万般无奈。意蕴丰富,寓意深长,引人深思。

梦中人

2024-05-08 19:07:13

宛洛望不见,曲径深深处,似有无尽之情愫。山川交错,苍茫无尽,若隐若现的景象,仿佛是残存在记忆深处的一抹风景。

龙吟风起

2024-05-08 12:31:48

其字眼穿透人心,让读者置身于那深远无尽的山川中,感受那宛洛的哀思之情。

小丸子

2024-05-04 15:27:38

宛洛遥不可及,倩影深深凝视。透过古悠的时空,洛水泛起忧伤与思绪。这种韵律的运用,以及诗人对词汇的精简,犹如行尸走肉般的宛洛,令人心生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