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中双阙琼台口乱峰释义


【天台山】1.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晋支遁《天台山铭》序:“剡县东南有天台山。”2.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赤城、瀑布、佛陇、香炉、华顶、桐柏诸山组成。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相传汉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药遇仙。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双阙】、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唐吴融《送僧归破山寺》诗:“别来双闕老,归去片云閒。”明王宠《入消夏湾》诗:“千山翫迴转,双闕开嶙峋。”2.借指宫门。唐广宣《驾幸天长寺应制》诗:“宸游双闕外,僧引百花间。”宋曾巩《襄州到任表》:“比亦再过於双闕,未尝一对於清光。”3.借指京都。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闕间。”唐杜甫《承间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意气即归双闕舞,雄豪復遣五陵知。”仇兆鳌注:“双闕,谓都中。”明戴缙《楚江

【琼台】臺”。1.相传为桀纣所建的玉台。晋王嘉《拾遗记·殷汤》:“紂之昏乱,欲讨诸侯,使飞廉恶来诛戮贤良,取其寳器,埋於琼臺之下。”晋潘尼《乘舆箴》:“辛作璇室,而夏兴琼臺。”2.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臺。”清朱鹤龄《游灵岩山赋》:“方吴之盛,香径铺棻,璚臺对整。”《镜花缘》第四七回:“远远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琼臺玉洞,金殿瑶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别有洞天。”3.山峰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西北。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口】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 破裂的地方:~子。 典

【乱】1. 没有秩序:~套。紊~。凌~。  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3. 混淆:~伦。败常~俗。  4. 任意随便:~吃。~跑。  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6. 横渡:~流。  7. 治理:~臣。  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峰】1. 高而尖的山头:山~。~巅。~峦。高~。险~。  2. 形状像山峰的东西:驼~。浪~。  3. 最高处:登~造极。~年(自然界中某种活动达到高峰的年度)。 网

天台山中双阙琼台口乱峰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