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欲上鲤鱼去释义


【水仙】见“水仙”。亦作“水僊”。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唐司马承顺《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宋王安石《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冯夷,华阴,潼乡隄伯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按,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伍子胥为水仙;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称屈原为水仙。因伍子胥死后被沉尸于江;屈原自投汨罗江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2.谓水葬者。北齐刘昼《新论·风俗》:“胡之北有射姑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

【欲】1.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念。~望。~火。食~。情~。禁~。纵~。  2. 想要,希望:~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  3. 需要:胆~大而心~细。  4. 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  5. 婉顺的样子。

【上】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5. 去,到:~街。  6. 向前进:冲~去。  7. 增加:~水。  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9. 涂:~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11. 拧紧发条:~弦。  12. 登载,记:~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

【鲤鱼】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汉焦赣《易林·革之颐》:“尼父孔丘,善钓鲤鱼。”宋陆游《鲤鱼行》:“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宋传恩《绿水悠悠·罩鱼》:“这是一条鲤鱼,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2.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唐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清谭嗣同《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3.借指传递书信者。唐孟浩然《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水仙欲上鲤鱼去的用户点评


岁月碎尘

2024-04-13 19:57:59

这句诗通过“水仙”和“鲤鱼”的对比,展现出了一种诗意与现实的碰撞。水仙代表着高贵、纯洁,而鲤鱼则生活在淤泥之中,晦涩不明。诗人以艳丽的水仙和晦涩的鲤鱼形成对比,仿佛在暗示世界的冷暖、昏明。

璀璨星光

2024-04-13 19:53:19

这样的对比也让人不禁想象,水仙欲上鲤鱼去的意境。水仙高洁宁静,而鲤鱼低贱浑浊,二者所处环境和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这种冲突使得诗句更具表现力。

忐忑的心

2024-04-13 16:29:21

通过这句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水仙和鲤鱼的对比,很可能是在反映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以及人们内心深处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风雨中

2024-04-12 11:32:28

诗句的表达简洁而意蕴深远,给人以回味。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意象的巧妙运用,都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独特的禅境中。

孤单的港湾

2024-04-12 08:07:28

“水仙欲上鲤鱼去”这句诗充满了禅意,寓意丰富,语言简练却意味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