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看琪树即须秋释义


【若】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

【看】1. 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见。~书。~齐。  2. 观察,判断:~病。观~。~好(根据市场情况,估计某种商品好销)。~透(透彻深刻地了解或认识。亦称“看破”、“看穿”)。~风使舵。  3. 访问,拜望:~望。~朋友。  4. 照应,对待:~重(zhòng )。~轻。~待。  5. 想,以为:~法。  6. 先试试以观察它的结果:做做~。  7. 提防,小心:别跑,~摔着。  8. 安排:~茶。~酒。~座。 | ◎ 守护,监视:~护。~押。~门。~青(看守正在结实还未成熟的庄稼)。

【琪树】1.仙境中的玉树。《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吕延济注:“琪树,玉树。”唐崔珏《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宋范成大《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元萨都剌《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茅君,琪树秋声隔夜闻。”2.树名。唐李德裕《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唐李绅《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宋张敦颐《六朝事迹·宝林寺》:

【即】1. 就是:知识~力量。  2. 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  3. 就,便:黎明~起。  4. 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  5. 靠近:不~不离。  6. 到,开始从事:~位。

【须】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4. 〔~臾〕片刻,一会儿。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秋】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  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  3. 指一年:千~万代。  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5. 姓。  6.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若看琪树即须秋的用户点评


WhisperingDreams

2024-05-30 09:13:19

若看琪树即须秋,此句诗情深远,所言文字淡雅清丽,勾勒出一幅诗人眼中秋日景象。琪树高大挺拔,犹如屹立在秋风中的凛然之姿,展示出生命的旺盛与坚韧。而“即须秋”四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与自然规律的深刻领悟,隐含着对岁月流逝与自然律动的感慨之情。

岁月如歌

2024-05-30 03:53:32

这句诗简洁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琪树象征着坚忍不拔,秋日景象则转述了自然的轮回。整句诗透露出一种禅意,使人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与时光的流逝。

宇宙之子

2024-05-30 01:42:29

此句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文采和深邃思维。淡泊明志,笔下留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琪树在秋日中的凄凉之美,传达出岁月更迭的无常之感。而“即须秋”四字更是点出了自然规律,令人不由得感叹时光荏苒。

雨后阳光

2024-05-29 09:00:30

此句诗用字简练,意境深远。琪树作为诗中景物,不仅具有美好的形象,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而“即须秋”四字,则点出了秋天的到来,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阻挡的轮回。整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使人心生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慨。

HelloWorld

2024-05-24 02:02:39

此句诗意象清新优美,发人深省。琪树挺拔俊秀,仿佛在秋日中怀抱着一份深邃的哲理。而“即须秋”四字,则昭示了秋天的来临,暗含了岁月的流逝。整句诗意境悠远,给人以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