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对寒烛释义


【那堪】怎堪;怎能禁受。唐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宋张先《青门引·春思》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明韩洽《铁马》诗:“那堪簷宇下,又作战场声。”2.犹言兼之;何况。宋柳永《雨霖铃》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惟道生得箇庞儿美,那堪更小字儿得愜人意。”典

【对】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

【寒】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2. 害怕:~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烛】1.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花~。~光。~泪。~台。风~残年。  2. 洞悉:洞~其奸。  3.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的灯泡。

那堪对寒烛的用户点评


花落独行

2024-05-30 15:31:59

然而,诗中“那堪”二字却显得颇具戏剧性,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甘与无奈之情。这样短小精悍的诗句,令人感受到生活中无法改变的离别与孤独。

旅行者

2024-05-30 05:52:01

总的来说,这首诗透露出的哀怨之情,令人心生共鸣。诗人借“寒烛”表达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以“那堪”流露出对无法挽回时光的悲伤。

红尘情沦

2024-05-29 22:50:48

夫“那堪对寒烛”一句,乃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此句言情之苦,意蕴深邃。堪,意思为受得了,对,寓意为面对。在烛光的照耀下,作者表达了对寒冬的无奈和无力。句中“那”字,更是强调了作者心头之苦楚。整句表达了一种无能为力的绝望情怀,让人心生怜悯之情。

岁月如歌

2024-05-28 20:54:07

愿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像诗人岑参一样,以一颗坚强的心、不屈的意志,面对生命中的挑战,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砥砺内心,感悟生命的珍贵。

龙腾飞舞

2024-05-28 17:25:07

在古人眼中,寒烛象征着孤独与凄凉,而“那堪”更加强了这种心情。这种写法巧妙地将作者的情感点化于顷刻之间,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