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牛而襟裾释义


【马牛】牛。《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唐韩愈《获麟解》:“然麟之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2.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尊堂病废,不能理家人生产;弟坐食,一无所操作,贤夫妇何为作马牛哉!”蒋智由《有感》诗:“凄凉读尽支那史,几箇男儿非马牛!”

【而】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襟裾】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宋欧阳修《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宋张九成《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清孙枝蔚《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2.引申为胸前。清尤侗《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太湖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明袁宗道《读<孟子>》:“百

马牛而襟裾的用户点评


马虎蛋

2024-05-12 04:13:48

斯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杭州白公馆》一诗,描写了公馆主人的仪容仪表。"马牛而襟裾"一词形容他端庄端重、气宇轩昂,无疑勾画出了一个仪表堂堂之人的形象。此句运用了排比手法,通过马和牛两者与襟裾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公馆主人的仪表之美,堪称用典之高妙。

细语蝶雨

2024-05-11 21:18:10

这句诗简短而意蕴丰富,启人深思。将马牛和襟裾相连,象征了传统文化与劳作精神的联系。作者借物言志,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劳作精神的推崇。

风平浪静

2024-05-11 02:03:41

马牛象征着力量和忠诚,襟裾则是文化的象征。将二者并置,彰显出劳动与文化相辅相成的理念。使人们在琐碎的工作之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琳琳姐姐

2024-05-10 17:37:58

马牛而襟裾,此句写景大略而蕴含深远。马牛为汉族传统耕作工具,襟裾则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作者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耕耘图,鲜明展现了劳作之美与传统之重。

十年人生

2024-05-09 19:27:23

“马牛而襟裾”这句描述独具匠心,巧妙运用动物象征和服饰象征,形象生动。其中"襟裾"又是一对相对的词语,犹如画家的勾勒,给人以直接的形象感受。这句话直白而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