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山色遶城池释义


【琅邪】琊”。亦作“瑯琊”。1.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2.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清黄景仁《晓过滁州》诗:“最高知瑯琊,翠色披满襟。”3.指秦始皇时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鉅海,南有琅邪。”郭璞注引张揖曰:“琅邪,臺名也,在渤海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色】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4. 种类:各~用品。  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6. 妇女美貌:姿~。~艺。  7. 情欲:~情。好(hào)~。

【遶】◎ 同“绕”。 典

【城池】池chéngchí[city;citywallandmoat][古]∶城为城墙,池为护城河。泛指城邑汉

琅邪山色遶城池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