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

金山寺空上人院

金山寺空上人院评点


《金山寺空上人院》是张乔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以金山寺为背景,展现了空上人老去的心境和他在佛法修行中的进展。已老金山顶,无心上石桥。此句以“已老”二字开头,借代空上人的年迈,生动表现了他多年的修行经历。金山寺作为佛教的禅修之地,以高山为背景,寺内清幽幽的氛围与众不同。空上人已老,也无心再上石桥,暗示了他对凡尘俗世的眷念已经淡薄之至,志在涅槃解脱之境。讲移三楚遍,梵译五天遥。此处空上人以“讲移”、“梵译”二字,传授佛法于人。三楚,指战国时代的楚国,借代了千千万万个世界。空上人将佛法传播开来,无间地行走在各个世界间,尽心尽力,逐一讲解。五天,指佛教中的五界:色界、欲界、禅定界、无想界、非想非非想界。梵语是佛经原文的语言,空上人功力深厚,对诵读经典进行梵译时,意境超脱,与佛经的内容遥相呼应。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这两句描述了空上人修行时的场景。板阁是一种高耸的楼阁,常用于禅文化的修行场所。秋月的明亮,仿佛照进了禅房,参禅者心静而宁,亦如明月清辉。铜瓶汲夜潮,以铜瓶取水为象征,暗喻空上人不分昼夜,奋力修行的姿态。夜潮,代表着无尽的智慧与涅槃的境界,水汲如同修行之人取水自悟,颇有佛家修行的意味。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诗中之乎者也兮正在这两句中得到了应用。空上人自谦道:“自惭昏醉客”,以醉客自喻,自觉在智慧上还有所欠缺,心存自惧。而“来坐亦通宵”,则表明空上人对佛法的执着与毋庸置疑的坚持,昼夜都在修行中度过。整首诗以简洁、古拙、优雅的文风,深情地描绘了空上人经年累月在佛法修行上的努力与智慧。通过对金山寺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禅修之地的独特感悟,既有入世而不受世的眷恋,又有对解脱的追求与向往。整个作品以古典的文言文的形式和诗人的独特艺术表达,使人产生深深的共鸣与思索之情。(参考繁体字:楚國、梵語、戰國時代、藏啟三楚、板閣禪秋月、銅瓶汲夜潮、佛法涅槃、空上人之門庭之乎者也兮)

张乔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