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照未沉僧独往释义


【返照】。1.夕阳,落日。唐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宋林逋《孤山后写望》诗:“返照未沉僧独往,长烟如淡鸟横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忽然醒寤,则返照已残。”2.夕照;傍晚的阳光。唐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曹禺《日出》第二幕:“黄昏了,室内一片夕阳的返照。”3.反射;照射。清蒲松龄《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诗:“湖光返炤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郁达夫《沉沦》七:“

【未】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典

【沉】1. 没(mò)入水中,与“浮”相对:~没。~渣。~浮(喻盛衰消长)。石~大海。~鱼落雁。静影~璧。  2. 落下,陷入:~陷。  3. 重量大:~重。  4. 慎重,不轻浮:~着(zhuó)。~毅。  5. 深切长久,程度深:~思。~滞。~吟。~默。

【僧】◎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侣。~尼。~人。~众。~俗。高~。

【独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三国魏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李善注:“淮南王《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司马彪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唐杜甫《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参见“独往独来”。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

返照未沉僧独往的用户点评


琉丝唍安凌恩

2023-11-15 01:30:05

同时,可以看出,此诗以时代背景为支撑,借写行人的情感来表达诗人的抒怀之意。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揭示出传统文人士人心灵深处他们对时代、对时局的深切关注,以及他们对出世之人的思考。这种情态,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

发发送到43d

2023-11-13 23:25:20

最后,本诗体现了作者王之涣的浪漫主义情怀,通过对表象世界的审美化,达到朦胧诗中的精神追求。同时,留有余地的表述,将诗的思维空间打开,给了后人以发挥的空间。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楼上楼下

2023-11-11 02:01:49

总的来说,这句诗虽然字数不多,但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展现出唐代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诗意,同时内涵丰富,具有时代性特征。此诗表达了离别的情愫和离人之思的独特风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梦幻的浪漫

2023-11-08 22:23:44

返照未沉僧独往。此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送别二首·其二》。首先,诗人运用了交直字句的修辞手法,将“返照未沉”写作主语,增加了行为的强调,凸显了诗句的主题——告别。同时,“返照”二字具有意象丰富的特点,将离别与日落相联系,意味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与永别之情的移动交织。

Yelleo

2023-11-08 18:30:00

另外,句尾的“僧独往”形成了独立成分,通篇的节奏感和押韵手法阐明了议论的重点,为本诗增添了凝重的氛围。书写的辩证心理,以及诗人高度咏史意识的体现,又有意味深长的寓意。使得全诗显示出对离别这一主题的深思熟虑、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