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革未衰息释义


【兵革】和甲冑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周礼·地官·酇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郑玄注:“兵革,君之武卫及军器也。”孔颖达疏:“是国家防卫之器。”《韩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宋陈亮《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鋭,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陈书

【未】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典

【衰息】。《汉书·礼乐志》:“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昔袁太尉不忍錮人,而楚狱衰息。”明陈子龙《礼论》:“佛老邪淫之祠兴,故人之敬鬼甚於古,而不於其当敬,是以祭祀之道衰息无遗。”章炳麟《与人论文书》:“且北朝更丧乱久,文章衰息,浸已絀於江左。”

兵革未衰息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