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御题郝经续后汉书

  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奸计投【元太祖既立欲与宋修好王文统素忌郝经有重名请遣经乃以经充国信使至宋告即位且徴前日请和之议文统复隂属李璮潜师侵宋欲假手害经经至宿州遣副使请入国日期不报遗书三省枢密使及两淮制置使亦不报先是贾似道为元兵围扵鄂州惧而请和且请称臣纳币元人许之鄂围始解似道匿其事以大捷闻及还朝使其客廖莹中等撰福华编颂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恐经至泄其谋因拘经于真州之忠勇军营经上表请入见又数上书极陈和战利害皆不报遂留真州十六年因着此书】愿附鲁连未遂志空言思托著书酬

  陈夀寜称史笔人续之尊汉见诚醇【陈夀三国志帝魏冦蜀论者非之然司马光作通鉴尚不能订其误至朱子作纲目始为改定经所着续后汉书独以蜀汉绍炎刘正统其识甚正彼固未见朱子之书也】独嫌董卓仍列传即未叛臣亦乱臣【经此书于叛臣簒臣皆各为分而董卓则仍置寻常列传中夫东汉之祸实由董卓其簒逆之谋久萌特未及逞耳縦不列为篡臣独不当另列为乱臣乎】

  褒贬从来不可诬要公千载赏和诛簒臣仲达只魏汉宁非孟德乎【经列司马懿为臣而转不及曹操夫防乃魏之臣若曹操实簒汉之贼贬懿而舎操春秋之义有未当矣】

  福华编撰鄂功陈羁绊真州十六春未免南方君子笑笑他不叛北方人

  帛诗或者假前题【元史经本传载汴中民射鴈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髙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鴈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盖经以久留音问不通不知中统之为至元也云云此盖好事者因苏武事假为之然经久羁宋地仗节不屈仅以著书自遣视苏武之在匃奴娶妇生子不可同日语奚借鴈书方表其忠乎】学术忠诚孰可齐设使子卿逢地下著书差胜娶胡妻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

  郝氏续后汉书    别史

  提要

  【臣】等谨按郝氏续后汉书九十卷元郝经撰经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赠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追封冀国公諡文忠事迹具元史本传经以中统元年使宋为贾似道所拘畱居仪真者十六年于使馆著书七种此即七种之一也时萧常续后汉书尚未行于北方故经未见其本特着此书正陈夀帝魏之谬即三国志旧文重为改编而以裴注之异同通鉴之去取参校刋定原本九十卷中间各分子卷实一百三十卷升昭烈为本纪黜魏吴为列传其诸臣则以汉魏吴别之又别为儒学文艺行人义士髙士死国死虐技术狂士叛臣簒臣取汉平吴列女四夷诸传复以夀书无志作八録以补其阙各冠以序而终以议赞别有义例以申明大防特论颇为不茍而亦不能无所出入如士爕太史慈皆委质吴廷而入之汉臣李密初仕汉终仕晋晋书以陈情一表列之孝友而入之髙士则于名实为乖又黄宪卒于汉安之世葛洪显于晋元之朝而皆入此书则时代并爽其他晋汉诸臣以行事间渉三国而收入列传者不一而足又八録之中徃徃杂采史记前后汉书晋书之文纪载冗防亦皆失于限防揆诸义例均属未安然经敦尚气节学有本原故所论说多有禆于世教且经以行人被执困苦艰辛不肯少屈其志故于气节之士低徊往复致意尤深读其书者可以想见其为人又非萧常谢陛诸家徒推衍紫阳绪论者比也是书与经所撰陵川集皆延祐戊午官为刋行然明以来絶少传本惟永乐大典所载尚多核以原目惟年表一卷刑法録一卷全佚不传其全篇完好者犹十之六七其序文议賛存者亦十之八九今各据原目编辑校正所分于卷悉承其旧间有残缺其文皆已具于陈志均不复采补以省繁复又经所见乃陈志旧本其中字句与今本往往异同谨各加案语标明以资考证书中原注乃书状官河阳茍宗道所作经集载夀正甫诗有新书总付徐无党半臂谁添宋子京句正甫即宗道之子元史所谓经畱宋久书佐皆通于学茍宗道后至国子祭酒者是也宗道序中有缱绻患难十有三年之语考经以庚申使宋则是序当作于壬申岁而书中不书至元九年盖时南北隔絶尚不知中统之改为至元也其注于去取义例颇有发明而列传中或有全篇无注者殆脩永乐大典之时传写佚脱欤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目録

  年表一卷

  帝纪二卷

  列传七十九卷

  録八卷

  年表           卷一

  阙

  帝纪

  帝纪第一        卷二

  昭烈皇帝

  帝纪第二        卷三

  末帝

  列传

  列传第一上【后妃】     卷四上

  昭烈甘皇后     穆皇后【兄懿懿族弟班】末帝敬哀张皇后   张皇后

  列传第一下【昭烈二王  末帝太子六王】 卷四下

  鲁王永       梁王理

  太子璿【弟瑶 琮 瓒谌 恂 防】

  列传第二【宗室诸刘】    卷五

  陈王宠      刘焉【子璋 董扶任安 王商】

  刘虞       刘繇【子基兄岱】

  刘表【子 琮 蒯越 韩嵩刘先 傅巽 王隽】

  列传第三【汉臣】      卷六

  皇甫嵩       朱隽

  盖勲

  列传第四        卷七

  何进【弟苖】      郑泰

  何颙        种劭

  王允【王宏 士孙瑞赵戬】

  列传第五        卷八

  董卓【李傕 郭泛 杨奉 韩暹樊稠 张济 李乐 胡才】

  韩遂【马腾 成公英阎行】  张杨【董承】

  吕布【张邈 邈弟超 陈宫髙顺 陈珪】

  列传第六        卷九

  袁绍上下【子谭 熈 尚 从兄遗 外甥髙干逢纪 审配 沮授 田丰 麴义李孚王修】

  袁术上下

  列传第七        卷十

  陶谦【笮融赵昱】      公孙瓒

  公孙度【子康 恭康子晃 渊】

  列传第八        卷十一

  张燕       张绣

  张鲁【阎圃 刘雄鸣】    士燮【子徽 廞燮弟壹 防 武壹弟匡】

  列传第九        卷十二

  荀爽       黄琬

  杨彪

  列传第十        卷十三

  卢植        赵岐【孙宾硕】

  列传第十一       卷十四

  徐璆        马日防

  陈登        太史慈

  许劭        徐庶【石韬孟建】

  列传第十二       卷十五

  诸葛亮

  列传第十三       卷十六

  关羽        张飞

  赵云【陈到】      黄忠

  马超

  列传第十四       卷十七

  厐统        法正【祖父真】

  列传第十五       卷十八

  许靖        麋竺【弟芳】

  孙干        简雍

  伊籍        秦宓

  费诗        杜微【五梁】

  列传第十六       卷十九

  董和【胡济】      杨颙【赖厷姚伷】

  李福        刘巴

  马良【弟谡】      向朗【兄子宠】

  张裔        杨洪

  何祗

  列传第十七       卷二十

  刘封        刘琰

  彭羕        李邈

  廖立        李严

  魏延        杨仪

  列传第十八       卷二十一

  王连        李恢

  吕凯        马忠

  王平        张嶷

  霍峻【子弋】      罗宪

  列传第十九       卷二十二

  蒋琬【子斌 显刘敏】    费祎

  董允【董恢】      吕乂

  陈祗        董厥【樊建】

  列传第二十       卷二十三

  姜维        张翼

  廖化

  列传第二十一      卷二十四

  杨戯        王嗣

  常播        卫继

  谯周【子熙 孙秀文立】   郤正

  列传第二十二【魏】     卷二十五

  曹操上下【武帝】

  列传第二十三      卷二十六

  曹丕【文帝】

  列传第二十四      卷二十七

  曹叡【明帝】      曹芳【齐王】

  列传第二十五      卷二十八

  曹髦【髙贵乡公】    曹奂【陈留王】

  列传第二十六上【家人】   卷二十九上

  曹操卞夫人【武宣皇后丁夫人】

  曹丕甄后【文昭皇后】  郭后【文徳皇后】

  曹叡毛后【明悼皇后】  郭后【明元皇后】

  列传第二十六中【曹操三子】 卷二十九中

  曹彰【任城威王】    曹植【任城王子志】

  曹熊【萧懐王】

  列传第二十六下【操丕诸子】 卷二十九下

  曹昻【丰愍王】     曹铄【相殇王】

  曹冲【邓哀王】     曹据【彭城王】

  曹宇【燕王】      曹林【沛穆王】

  曹衮【中山恭王】    曹玹【济阳懐王】

  曹峻【陈留恭王】    曹矩【范阳闵王】

  曹干【赵王】      曹子上【临邑殇王】

  曹彪【楚王】      曹子勤【刚殇公】

  曹子乗【谷阳殇公】   曹子整【郿戴公】

  曹子京【灵殇公】    曹均【樊安公】

  曹子棘【广宗殇公】   曹徽【东平灵王】

  曹茂【乐陵王】     曹协【赞哀王】

  曹防【北海悼王】    曹鉴【东武阳懐王】

  曹霖【东海定王】    曹礼【元城哀王】

  曹邕【邯郸懐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俨【广平哀王】

  列传第二十七【诸夏侯诸曹】   卷三十

  夏侯惇【弟亷 子充 楙韩浩 史涣】夏侯渊【子衡 覇 威恵 和】

  夏侯尚【从弟儒】    曹仁【弟纯应余】

  曹洪        曹休【子肇肇孙摅】

  曹真

  列传第二十八【魏臣】    卷三十一

  荀彧【子恽  孙甝 霬】    荀攸

  贾诩

  列传第二十九      卷三十二

  钟繇【子毓】      华歆【子表 博 周孙廙 矫 澹】王朗

  列传第三十       卷三十三

  程晃【孙晓】      郭嘉

  董昭        刘煜

  蒋济

  列传第三十一      卷三十四

  张辽        乐进

  于禁        张郃

  徐晃        朱灵

  李典

  列传第三十二      卷三十五

  李通【孙秉 秉子重】     臧霸【孙观】

  文聘        吕防

  许禇        典韦

  厐惪        郝昭

  张特        厐淯【张猛 杨丰鲍出】阎温【张恭 恭子就就子斆】

  列传第三十三      卷三十六

  袁涣【子侃 寓 奥 凖从弟覇 徽 敏 曽孙宏】

  张范【弟承】      邴原【张阁】

  凉茂        国渊

  余奕        何夔

  邢颙

  列传第三十四      卷三十七

  陈羣【子泰】

  列传第三十五      卷三十八

  刘劭        傅嘏

  列传第三十六      卷三十九

  桓阶        陈矫【子本薛悌】

  徐宣        卫臻【孙权】

  卢毓【子钦】

  列传第三十七      卷四十

  和洽        常林

  杜袭        赵俨

  裴潜

  列传第三十八      卷四十一

  韩暨【韩宣】      崔林

  髙柔        孙礼

  王观

  列传第三十九      卷四十二

  辛毗        杨阜

  髙堂隆【栈潜 张茂董寻】

  列传第四十       卷四十三

  刘馥【子靖孙】      司马朗

  司马芝【子岐】     梁习【王思刘】

  张既【徐英】      防楚【父殷】

  杨沛        温恢

  贾逵

  列传第四十一      卷四十四

  任峻【枣祗】      苏则【吉茂】

  杜畿【子恕孟康】      郑浑【从子袤】

  仓慈【皇甫隆 顔斐 令狐邵孔乂 沐并 时苗】

  列传第四十二      卷四十五

  满宠【子伟 奋奋子长武】    田豫

  牵招【子】      郭淮

  列传第四十三      卷四十六

  徐邈        胡质【子威】

  王昶        王基

  列传第四十四      卷四十七

  刘放【孙资 资孙楚秦朗 孔桂】

  列传第四十五      卷四十八

  曹爽【弟羲 训 何晏 邓飏 丁谧毕轨 李胜 桓范 鲁芝 杨综】

  列传第四十六【吴】     卷四十九

  孙坚        孙策

  列传第四十七      卷五十

  孙权【大帝】

  列传第四十八      卷五十一

  孙亮【侯官侯】     孙休【景帝】

  孙皓【归命侯】

  列传第四十九上【家人】   卷五十二上

  孙坚呉夫人【弟景】   孙权谢夫人【弟承】

  徐夫人【父琨兄矫】     步夫人

  王夫人       王夫人

  潘后【袁夫人】     孙亮全后【父尚】

  孙休朱后      孙和何姬

  孙皓滕后

  列传第四十九下【孙权五子】 卷五十二下

  孙登【宣太子 谢景羊衜 司】  孙虑【建昌侯】

  孙和【南阳王】     孙霸【鲁王】

  孙奋【章安侯】

  列传第五十【诸孙】     卷五十三

  孙静【子瑜 皎 奂奂子壹 张梁】  孙贲【子邻 邻子震曽孙恵 策族兄香】

  孙辅        孙翊【子松】

  孙匡【子泰孙秀】      孙韶【兄楷】

  孙桓

  列传第五十一【吴臣】    卷五十四

  张昭【子承 弟子奋】      张纮【子】

  列传第五十二      卷五十五

  周瑜【子】      鲁肃【子淑】

  列传第五十三      卷五十六

  吕防        陆逊

  列传第五十四      卷五十七

  孙邵        顾雍【子劭 劭子谭承 雍孙荣

  族人悌殷礼】       歩骘【子阐 周昭李肃】诸葛瑾【少子融】

  列传第五十五      卷五十八

  程普        黄葢

  韩当        蒋钦

  周泰        陈武【子脩表】

  董袭        甘宁

  凌统【父操】      徐盛

  潘璋        丁奉

  列传第五十六      卷五十九

  朱治【子才】      朱然【子施绩】

  吕范        朱桓

  列传第五十七      卷六十

  薛综【子珝莹】      胡综【徐详】

  骆统【父俊谢渊】      陆瑁

  是仪        李衡

  列传第五十八      卷六十一

  贺齐【子建弟景】      全琮【子怿绪】

  吕岱【徐原】      钟离牧【少子徇】

  潘濬【子翥 秘芮】    周鲂【子处】

  列传第五十九      卷六十二

  陆凯【子祎 弟何定】   陆抗【子晏景】

  列传第六十       卷六十三

  诸葛恪【聂友】     滕

  孙峻【孙琳华融】      濮阳兴

  孟仁        丁固

  范慎

  列传第六十一      卷六十四

  陶璜【父基 子威孙绥】   吾彦

  滕修【子并】

  列传第六十二上上【儒学】  卷六十五上上经术总叙【易 书 诗 春秋 礼乐 论语 孝经 孟子】

  列传第六十二上下【儒学】  卷六十五上下汉

  何休        服防

  頴容        谢该

  许慎        蔡

  郑        许慈

  孟光        来敏

  尹黙        李譔

  列传第六十二下上【儒学】  卷六十五下上魏

  王肃【子恂】      董遇

  贾洪        隗禧

  乐详        严干【李义】

  庾峻【子珉敳】

  列传第六十二下下【儒学】  卷六十五下下吴

  严畯【裴】      程秉【徴崇】

  阚泽【唐固】      虞翻【子汜 忠耸 昺】

  陆绩

  列传第六十三上上【文艺】  卷六十六上上文章总叙

  易部【序 论 说 评 辨解 问 难 语 言】

  书部【书 国书 诏 册 制 制策 赦 令教 下记 檄 疏 表 封事 奏 议牋 启 状 奏记弹章 露布 连珠】

  诗部【骚 赋 古诗 乐府 歌 行 吟 謡篇 引 辞 曲 琴操 长句杂言】春秋部【国史 碑 墓碑 诔 铭 符命颂 箴 赞 记 杂文】

  列传第六十三上下【文艺】  卷六十六上下汉

  崔寔【从兄烈烈子钧】     蔡邕

  祢衡        应劭

  列传第六十三中上【文艺】  卷六十六中上汉

  荀悦        仲长统

  陈夀

  列传第六十三中下【文艺】  卷六十六中下魏

  潘朂【孙尼 族子岳】     路粹

  列传第六十三下上【文艺】 卷六十六下上

  魏

  王粲        陈琳

  阮瑀        应玚

  刘桢        吴质【邯郸淳 繁钦荀纬 王象

  桓威 薛夏应璩】     刘廙【缪袭 苏林孙该 杜挚】

  卫觊        李康

  列传第六十三下下【文艺】  卷六十六下下吴

  左思        陆机【弟云 孙拯禇陶】

  列传第六十四【行人】    卷六十七

  汉

  邓芝        宗预

  陈震

  呉

  顾徽        赵咨

  沈珩        陈化

  浩周        郑泉

  冯熙        张温

  秦旦        郑胄

  纪陟【璆】      张俨

  列传第六十五【义士】    卷六十八

  臧洪        田畴

  列传第六十六上【髙士】   卷六十九上

  汉

  郭泰【左原 茅容 孟敏 庾乗 贾淑史叔賔 黄允 谢甄 王柔】

  符融        仇览

  陈寔【子纪 谌钟皓】    黄宪

  徐穉        姜肱

  申屠蟠       张【兄陵】

  袁闳

  列传第六十六中【髙士】   卷六十九中

  汉

  厐公        徐干

  管宁【王烈 张臶胡昭】   李密【子赐兴】

  列传第六十六下【髙士】   卷六十九下

  魏

  范粲【子乔】      皇甫谧

  王裒

  呉

  石伟        范平

  列传第六十七上【死国】   卷七十上

  汉

  孔融【脂习】      傅彤【子佥】

  程畿        北地王谌

  诸葛瞻【子尚黄崇】

  列传第六十七中【死国】   卷七十中

  魏

  夏侯【李丰 丰弟翼 张缉许允 刘陶】

  王经        王凌【令狐愚 单固杨康】

  毌丘俭【子甸 尹大目】    诸葛诞【文钦 钦子鸯虎 唐咨】

  列传第六十七下【死国】   卷七十下

  吴

  留赞【子平】      吕据

  朱异        张悌【孙震沈莹】

  列传第六十八上【死虐】   卷七十一上

  魏

  边让        周不疑

  杨修        丁仪【弟廙】

  崔琰【许攸娄圭】      毛玠

  杨俊        鲍勋【父信】

  郑小同

  列传第六十八下【死虐】   卷七十一下

  吴

  髙岱        于吉

  盛宪        沈友

  张休        吾粲

  朱据        王蕃

  楼        贺邵【子循】

  韦曜        华覈

  邵畴        张尚

  列传第六十九上【技术】   卷七十二上

  汉

  华陀【吴普樊阿】      蓟子训

  左慈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逹】

  王真        郝孟节

  李意其       周羣【张裕】

  杜琼【何宗】

  列传第六十九中【技术】   卷七十二中

  魏

  朱建平       周宣【马钧】

  管辂

  列传第六十九下【技术】   卷七十二下

  吴

  吴范        刘惇

  赵达【皇象】      陈训

  葛洪

  列传第七十上上【狂士】   卷七十三上上魏

  王弼        荀粲

  焦先        扈累

  石德林       康

  向秀        郭象

  孙登        刘伶

  列传第七十上下【狂士】   卷七十三上下魏

  阮籍【从子修】     阮咸【子瞻孚】

  列传第七十下上【狂士】   卷七十三下上魏

  王戎【从弟衍衍弟澄】

  列传第七十下下【狂士】   卷七十三下下魏

  乐广        谢鲲

  胡母辅之【子谦之】   毕卓

  光逸        卫玠

  王济

  列传第七十一【叛臣】    卷七十四

  汉

  孟达【父他申耽】      黄权

  列传第七十二上【篡臣】   卷七十五上

  魏

  司马懿【子昭师】     司马孚【子望】

  列传第七十二下【簒臣】   卷七十五下

  魏

  王沈        贾充【韩夀夀子谧】

  郑冲        王祥【弟览】

  何曽【子邵】      石苞【子崇】

  陈骞        荀顗

  裴秀        荀朂【冯紞】

  列传第七十三【取汉】    卷七十六

  邓艾【州泰段灼】      钟会【向雄】

  卫瓘

  列传第七十四【平吴】    卷七十七

  羊祜        杜预【子锡】

  王浑        周浚

  王濬        唐彬

  列传第七十五【列女】    卷七十八

  汉

  农王妃      皇甫规妻

  隂瑜妻       盛道妻

  董祀妻

  魏

  厐娥亲       姜叙母

  赵昻妻       杜有道妻

  曹文叔妻      羊耽妻

  许允妻

  吴

  孙翊妻       张白妻

  列传第七十六上【北狄】   卷七十九上

  四夷总序

  北狄【匈奴 刘氏 石氏沮渠氏 赫连氏】

  列传第七十六下【北狄】   卷七十九下

  乌桓

  鲜卑【慕容氏 段氏 吐谷浑氏 秃发氏乞伏氏 拓防氏 宇文氏】

  列传第七十七上【西戎】   卷八十上

  羌【赤亭羌 湟中月氏胡氐 白马氐 仇池氐畧阳氐 李氏 符氏 吕氏】

  列传第七十七下【西戎】   卷八十下

  西域【六十国】

  列传第七十八【东夷】    卷八十一

  东夷【夫余 髙句丽 勃海 东沃沮 挹娄濊 马韩 辰韩 弁韩 弁辰 倭人】

  列传第七十九【南蛮】    卷八十二

  南蛮【交趾 林邑 扶南巴郡南郡蛮 板楯蛮夷】

  西南夷【夜郎 牂牁 滇 哀牢夷卭都夷 冉駹夷】

  録

  録第一上【道术】      卷八十三上

  正传【宓犠 尧 舜 禹 汤 文王 武王周公 孔子 顔子 曽子 子思 孟子】

  録第一下【道术】      卷八十三下

  诸子【荀子 董子子】

  百家

  异端【杨墨 老庄 管商申韩 仙 佛】

  録第二上上【厯象】     卷八十四上上

  太极隂阳      天地

  六天        仪象

  晷影        黄赤道

  録第二上下【厯象】     卷八十四上下

  天文经星      三垣【紫微 太微天市】

  辰次        分野

  録第二中上【厯象】     卷八十四中上

  二十八舍      天汉

  録第二中下【厯象】     卷八十四中下

  纬曜占侯      日

  月         嵗

  荧惑        填

  太白        辰

  杂星        煇气

  五行        灾异

  録第二下上【厯象】     卷八十四下上厯法上

  録第二下下【厯象】     卷八十四下下厯法下

  録第三【疆理】       卷八十五

  汉益州【二十郡】

  魏司【八郡】     豫州【九郡】

  冀州【十一郡】     兖州【八郡】

  徐州【五郡】      青州【六郡】

  幽州【十二郡】     凉州【八郡】

  秦州【三郡】      荆州【六郡】

  扬州【二郡】

  吴扬州【十四郡】    荆州【十五郡】

  交州【八郡】      广州【七郡】

  録第四上【职官】      卷八十六上

  爵级        奉禄

  车服        印绶

  选举        宰相【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太师 太傅 太保司徒 司空】将军【大将军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左右诸将军使持节 都督杂号】

  録第四中【将军】      卷八十六中

  九卿【职官 太常光 禄勲 卫尉 太仆廷尉大 鸿胪 宗正大 司农】

  【将作大匠】

  録第四下【职官】      卷八十六下

  京师兵官【执金吾 城门校尉北军中】

  中宫东宫官     封建【王 侯公主】

  京辅官【司校尉 京兆尹河南尹】

  州郡官【刺史 郡守县令】  外夷官

  録第五上上【礼乐】     卷八十七上上天【郊 合郊 五郊 六天 九天 六宗配郊 毁郊 告郊 朝日 夕月 星祠风雨雷师 髙禖 大雩朔 蜡 腊 傩 伏】

  録第五上下【礼乐】     卷八十七上下地【社稷 军社 亳社 灵星 先蚕借田 岳渎山川 封禅】

  録第五中上【礼乐】     卷八十七中上人上【明堂 辟雍 灵台 养老 燕射乡饮 二王后 孔子祠 羣祀 宗庙禘祫 时享荐献 配享】

  録第五中下【礼乐】     卷八十七中下人下【冠 婚 朝会 防制 短防 防禁厚葬 薄葬 火葬 改葬 招魂葬葬殇 山陵上陵 諡法】

  録第五下上【礼乐】     卷八十七下上

  律吕        声音

  録第五下下【礼乐】     卷八十七下下代乐

  録第六         卷八十八

  刑法

  阙

  録第七         卷八十九

  食货

  録第八上【兵】       卷九十上

  兵道        兵制

  録第八中【兵】       卷九十中

  兵陈        兵教

  兵法        兵柄

  兵将

  録第八下【兵】       卷九十下

  兵地        兵机

  兵气        兵占

  兵攻        兵守

  谲兵        夷兵

  续后汉书自序

  汉建安末曹氏废汉自立称魏孙氏据江左僭号称吴昭烈以宗子继汉即位于蜀讨贼恢复卒莫能相一而折入于晋晋平阳侯相陈夀故汉吏也汉亡仕晋作三国志以曹氏继汉而不与昭烈称之曰蜀鄙为偏霸僭伪于是统体不正大义不明紊其纲维故称号论议皆失其正哀帝时荥阳太守习凿齿着汉晋春秋谓三国蜀以宗室为正魏虽受汉禅晋尚为簒逆蜀平而汉始亡上疏请越魏继汉以正体统不用【原注晋书习凿齿临终上疏曰臣毎谓皇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后为三恪而身微官卑无由上达懐抱愚情三十余年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遂尝懐此当与之朽烂区区之情切所悼惜谨力疾著论一篇写上如左愿陛下考寻古义求经常之表超然逺览不以臣微贱废其所言论曰或问魏武帝功葢中夏文帝受禅于汉而吾子谓汉终有晋岂实理乎且魏之见废晋遒亦病晋之臣子寜可以同此言哉答曰此乃所以尊晋也但絶节赴曲非常耳所悲见殊心异虽竒莫察请为子言焉昔汉氏失御九州残隔三国乗间鼎峙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虽各有偏平而其实乱也宣皇帝势逼当年力制魏氏蠖屈从时遂覊戎役晦明掩耀龙潜下位俛眉重足鞠躬屏息道有不容之难躬蹈履霜之险可谓危矣魏武既亡大难获免始南擒孟达东荡海隅西抑劲蜀旋抚诸夏摧吴人入侵之锋扫曹爽见忌之党植灵根以跨中岳树羣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业亦固景文继之灵武冠世克伐贰违以定厥庸席卷梁益奄征西极功格皇天勲侔古烈丰规显祚故以灼如也至于武皇遂并彊吴混一宇宙乂清四海同轨二汉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开九域之防晦定千载之盛功者皆司马氏也而推魏继汉以晋承魏比义唐虞自托纯臣岂不惜哉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徳则其道不足有静乱之功则孙刘鼎立道不足则不可谓制当年当年不制于魏则魏未曽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于曹则曹未始为一日之王矣昔共工伯有九州秦政奄平区夏鞭挞华戎専总六合犹不见序于帝王沦没于战国何况暂制数州之人威行境内而已便可推为一代者乎若以晋尝事魏惧伤皇徳拘惜禅名谓不可割则惑之甚者也隗嚣据陇公孙帝蜀蜀陇之人虽服其役取之大义于彼何有且吴楚僭号周室未亡子文延陵不见贬絶宣皇帝官魏逼于性命举非择木何亏徳美禅代之义不同尧舜校实定名必彰于后人各有心事胡可掩定空虚之魏以屈于己孰若仗义而以贬魏哉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际会必兼义勇宣皇祖考立功于汉世笃尔劳思报亦深魏武超越志在倾主徳不素积羲险氷薄宣帝与之情将何重虽形屈当年意申百世降心全己愤慨于下非道服北面有纯臣之节毕命曹氏忘济世之功者也夫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借立功者言其所济不言所起是故汉髙禀命于怀王刘氏乘毙于亡秦超二伪以逺嗣不论近而计功考五徳于帝典不疑道于力政季无承楚之号汉有继周之业取之既美而已徳亦重故也凡天下事有可借喻于古以晓于今定之往昔而足为来证者当春秋之时吴楚二国皆僭号之王也若使楚庄推鄢郢以尊有德阖闾举三江以奉命世命世之君有徳之主或借之以应天或抚之而光宅彼必自系于周室不推吴楚以为代明矣况积勲累功静乱宁众数之所録众之所与不资于燕哙之授不赖于因借之力长辔庙堂吴蜀两毙运奇二纪而平定天下服魏武之所不能臣荡累叶之所不能除者哉自汉末鼎沸五十六年吴魏犯顺而彊蜀人仗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万姓旷而无主夫有定天下之大功为天下之所推孰如见推于闇人受尊于防弱配天而为帝方驾于三代岂比俛首于曹氏侧足于不正即情而恒实取之而无慙何与诡事而托伪开乱于将来者乎是故故旧之恩可封魏后三恪之数不宜见列以晋承汉功实显然正名当事情体亦厌又何为虚尊不正之魏而亏我道于大通哉昔周人咏祖宗之徳追述剪商之功仲尼明大孝之道髙称配天之义然后稷勤于所职聿来未以翦商异于司马氏仕乎曹族三祖之寓于魏世矣且夫魏自君之道不正则三祖臣魏之义未尽故假涂以运髙畧道不正故君臣之节有殊然则道不以辅魏而无逆取之嫌髙拱不劳汗马而有静乱之功者葢勲足以王四海义可以登天位虽我徳慙于有周而彼道异于殷商故也今子不疑共工之不得列于帝王不嫌汉之系周而不系秦何至于一魏犹凝滞而不化哉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之于尧舜之道欲重其国而反厝之于不胜之地岂君子之髙义若犹未悟请于是止矣】宋元嘉中文帝诏中书侍郎裴松之采三国异同凡数十家以注夀书补其阙漏辨其舛错绩力虽勤而亦不能更正统体歴南北隋唐五季七百有余岁列诸三史之后不复议为也宋丞相司马光作通鉴始更蜀曰汉仍以魏纪事而昭烈为僭伪【原注通鉴魏黄初二年夏四月丙午汉中王即皇帝位于武担之南改元章武臣光曰天生烝民其势不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茍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赏善罚恶使不至于乱斯可谓之君矣是以三代之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人民社稷者通谓之君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王徳既衰彊大之国能帅诸侯以尊天子者则谓之霸故自古天下无道诸侯力争或旷世无王者固亦多矣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徳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水火之问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及汉室倾覆三国鼎峙晋氏失驭五胡云扰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朱氏代唐四方幅裂朱邪入汴比之穷新运厯年纪皆弃而不数此皆私己之偏辞非大公之通论也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茍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无其实者也虽华夷仁暴大小彊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奬一国谓之正统而其余皆为僭伪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则陈氏何所授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为正邪则刘石慕容苻姚赫连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旧都也若以有道徳者为正邪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着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其余地丑德齐莫能相一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钧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疎逺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髙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至晦庵先生朱熹为通鉴作纲目黜魏而以昭烈章武之元继汉统体始正矣【原注通鉴网目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是岁僭国一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还至洛阳卒太子丕自立为丞相冀州牧魏王冬十月魏王曹丕称皇帝废帝为山阳公十二月魏主丕如洛阳昭烈皇帝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夏四月汉中王即皇帝位孙权徙治武昌秋八月孙权遣使降魏魏封权为吴王二年魏黄初三年吴大帝孙权黄武元年旧国一新国一凡二僭国后主建兴四年魏黄初七年吴黄武五年夏五月魏主丕卒秋八月吴王权围江夏不克七年魏太和三年吴黄龙元年夏四月吴王孙权称皇帝遣卫尉陈震使吴及吴主权盟旧史及通鉴皆以建安二十五年为魏黄初元年今犹系之汉汉未亡也曹丕废汉帝而昭烈即位乃以章武元年为汉魏自僭伪也孙权受魏封爵始称吴王着其封于魏也然终叛魏称帝故以黄武之元并魏黄初为列国僭伪于是统体正矣其斋居感兴诗曰东京失其御刑臣防天纲西园植奸秽五族沈忠良青青千里草乗时起陆梁当涂转凶悖炎精遂无光桓桓左将军杖钺西南疆伏龙一奋跃鳯雏亦飞翔祀汉配彼苍出师惊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图不偏昌晋史自帝魏后贤合更张世无鲁连子千载徒悲伤】然而本史正文犹用夀书经尝闻搢绅先生余论谓夀书必当改作窃有志焉及先君临终复有遗命断欲为之事梗不能中统元年诏经持节使宋告登寳位通好弭兵宋人馆留仪真不令进退束臂抱节无所营为乃破藁发凡起汉终晋立限断条目以更夀书作表纪传録诸序议赞十二年夏五月令伴使西珪借书于两淮制使印应雷得二汉三国晋书遂作正史以裴注之异同通鉴之去取纲目之义例参校刋定归于详实以昭烈纂承汉统魏吴为僭伪十三年冬十月书成年表一卷帝纪二卷列传七十九卷録八卷共九十卷别为一百三十卷仍故号曰三国志【原注义例曰史之有书尚矣而称谓不一如三皇之书则谓之坟五帝之书则谓之典虞夏商周则谓之书厯代寳传则谓之训周之世列国各有书而各有名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鲁谓之春秋其为记録言动则一其名则无定也战国秦汉之世记注愈繁如左氏传国语世本战国策铎氏微秦纪八览六论等不可胜纪皆不能为完书至司马迁总为撰集自黄帝讫汉武之获麟名曰史记班固作前史始于髙帝终于王莽别为一代如虞夏商周而谓之汉书陈夀之为国志时东汉史尚无完书乃断自献帝而下为魏蜀吴书总谓之三国志天下分裂统体不一如周衰列国故如国语别为书而谓之志志亦记也今虽増修革讹饰陋正其统体其名不可易故仍曰三国志云先生比修新书先为义例以明更定去取之意今各具本条下 谨案陵川集载此序云号曰续后汉书与此不同观此注则知作序时本名三国志后乃改名续后汉书茍宗道所为行状有云仍改曰续后汉书者是也其后延祐间中书省咨文仍称三国志至江西行省开刋始定称续后汉书冯良佐序所云今所定称者是也明代刋集者误改其文在此序中当仍其原本为是】奋昭烈之幽光掲孔明之盛心祛操丕之鬼蜮破懿昭之城府明道术辟异端辨奸邪表风节甄义烈核正伪曲折奥傅之义理徴之典则而原于道徳推本六经之初苴补三史之后千载之蔽一旦廓然矣古之为书大抵圣贤道否发愤而作屈平离骚马迁史记皆是也然皆曀昧一时道流百世故韩愈谓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原注韩文栁子厚墓志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立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今拘幽之极而集是盖亦失中之得古人之志也呜呼安得复于先君而告卒事乎十有五日庚子翰林侍读学士行台宣抚使使持节入宋国国信大使陵川郝经序

  续后汉书新注序

  三国事涉汉晋参出互见百有余年诸所记注不啻数十百家其行于世者汉史则华峤汉书谢承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袁宏汉纪袁暐献帝春秋张璠汉纪乐资山阳公载记王蜀记孙盛蜀世谱郭冲五事魏史则王沉魏书傅魏书及子评断孙盛魏氏春秋鱼豢魏畧孔衍汉晋春秋隂澹魏纪吴史则韦曜吴书虞溥江表胡冲吴厯虞预防稽典録环氏吴纪于晋则干寳晋纪虞预晋书王隠晋书谢沉晋书孙盛晋阳秋傅畅晋诸公赞徐广晋纪皆各着一国之事以自名家独陈夀合魏蜀吴总为三国志号称良史然其事多疏略故宋文帝命裴松之为注大集诸家之书补其遗阙各具本文下且为考正辨其得失其诸书疏援引事出异书者注之事显者则不注今宣相陵川先生更正陈志凡裴注之事当入正文者则为删取其乖戾不合不可信者则置之命宗道掇拾具注新书本文下陈志之评裴注之论亦为具载其义理悖误者则以所闻于先生余论为之辨正凡书疏论议所引古今事裴注之未备者皆为补苴事已见者不重出无所考者则阙之先生比为新书先作义例条目以明予夺之旨今各具本文下其书法则复发凡举例以见其义宗道初事先生之父静直先生既又受学于先生先生之开府南阳辟宗道为属掾奉使入宋又辟充典书状缱绻患难十有三年故不敢不承命亦庶防附骥尾而厠名于大典之末云宣抚司都事充国信书状官门生河阳茍宗道序

  续后汉书后序

  人有恒言曰经史史所以载兴亡而经亦史也书纪帝王之政治春秋笔十二公之行事谓之非史可乎盖定于圣人之手则后世以经尊之而止及乎兴亡则谓之史也古史分十七东汉而下西晋而上有三国志亦十七之一也出于陈夀之笔不可谓失三国之实独帝魏而不知蜀之正统为史笔之玷又前史纪传外有书志所以载三才之奥礼乐食货兵刑官职之异而夀皆未及尤史笔之欠此紫阳朱文公诗云后贤合更张感叹所繇发也后紫阳百余年徒増阅史者之慨中统庚申郝文忠公以行台宣抚持节使宋而留滞仪真进退维谷乃继先志修旧史破藁发凡首帝昭烈魏吴止笔其实表外有纪传以辨崇卑而复为八録以补陈阙各冠以序其从起结以议赞防其指归考前言徴后史而损益之仪真受一时之抑而史书流百世之芳公之荣逺矣公之先世诗书之泽钟陵川清粹之气嬉笑怒骂铺张吟讽皆成文章由赋诗而至移文复三十有九卷公之文博矣若夫续后汉书暨陵川集则今所定称也延祐戊午集贤陈大学士以公书敷奏圣天子念故臣之可悯喜藏书之有传睿旨恩润俾江西行省绣梓一哉王心继今以往天下后世有以诵习而资徳业矣臣良佐时职寄江西提衡儒学省堂孜孜钦承就委董役率儒人胡元昌等详正其字庶无讹矣工毕念不容已用纪岁月云是年秋七月既望臣冯良佐顿首百拜谨识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卷一【阙】     元 郝经 撰

  年表【阙】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卷二      元 郝经 撰

  帝纪第一

  【义例曰魏晋自以为正统相继故不举昭烈之諡称曰先主陈夀遂不以汉为帝纪曰先主传非也先主者大夫称其先大夫之辞也继汉而不称汉未尝称蜀而称蜀蔑劣甚矣夫昭烈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为左将军时受献帝衣帯中宻诏诛曹操不克出奔徐州起兵讨操又不克奔袁绍与绍讨操又不克遂依刘表説表袭许以诛操表不能用及败操于赤壁始有荆土攻刘璋于成都却操于汉中遂有巴蜀操既幽帝弑后酖杀皇子簒弑已成昭烈以为髙祖初封汉王出定三秦以讨项羽故即汉中王位兴兵讨操及操死丕簒献帝降废汉统中絶遂即汉皇帝位以祀汉汉统于是乎在矣及其崩殂末帝嗣世孔明出师讨魏继之以死蒋琬费祎姜维诸人从防义烈尚数十年与魏俱毙则章武之元自可绍建安之末昭烈之与献帝自为纉承魏吴只汉之僣伪尔岂可削汉与魏遂以为蜀乎其称汉为蜀者魏晋间语也通鉴更蜀称汉纲目以汉纪事统体始正矣纪统纪也以一统而纪天下之事也故司马迁史记凡一统天下者皆曰本纪班固因之曰帝纪陈夀以魏为正统故以魏为帝纪汉统未絶而复与魏则天下有二统且魏岂能统汉哉今从纲目以汉昭烈末帝为帝纪魏吴皆降为传云史记于髙帝本纪初称髙祖及为沛公称沛公封汉王则称汉王至即皇帝位称帝称上崩后于他纪传则称髙祖班固前汉书因之范晔后汉书自世祖起兵即称光武至即位后称帝称上崩后称世祖光武犹夫前史也陈夀国志于先主传始终称先主于魏吴则始终称姓名通鉴始称姓名及即汉中王位称汉中王至即帝位称汉主崩后称汉昭烈并以僣伪书也今从范史始称昭烈至即位后称帝称上于魏吴则始终皆称昭烈一同二汉天王正统云史记本纪二汉书帝纪其大法依仿春秋经传编年事详辞畧其天文灾变郡国废兴礼乐刑法因革大端四夷兴衰侵叛之迹皆备书之又见诸书志及本传大抵皆重出陈夀国志无书志其事皆具于纪传方之三史为详而不重出然以魏为正统帝纪凡天变外夷之事皆録于魏吴书故有者则録于吴谓蜀不置史灾异靡书故二主传皆不録今既正统体欲移置于汉纪则失实存之魏传则失体故汉纪魏吴传皆不録之于八録国别以见不复重出其事义相闗者则几而不因云】

  昭烈皇帝

  昭烈皇帝姓刘氏讳备字徳涿郡涿县人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武帝诏诸侯王得推恩侯支庶子弟靖王百余子侯者五人元狩六年封贞涿县陆城亭侯元鼎五年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原注汉书孝景皇帝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胜以前三年立有子百二十余人四十三年薨子哀王昌嗣一年薨子康王昆侈嗣十一年薨子顷王辅嗣四年薨子宪王福嗣十七年薨子懐王循嗣十五年薨无子絶四十五嵗成帝鸿嘉二年复立宪王弟孙利乡侯子云客是为广徳夷王三年薨无子絶四十年哀帝复立云客弟广汉为广平王薨无后平帝元始二年复立广川恵王曽孙伦为广徳王奉靖王后王莽时絶王子侯表中山靖王子广望节侯忠将梁侯朝平薪馆侯未央陆城侯贞薪处侯嘉元鼎五年皆坐酎金失侯鱼豢典畧备本临邑侯枝属也】昭烈祖父雄父世仕州郡雄举孝亷终东郡范令昭烈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舎东南角篱上桑生髙五丈余童童如小车盖涿人李定曰是家当出贵人昭烈方防与宗中诸儿戱桑下言吾必当乘此羽葆葢车叔父子敬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徳然辽西公孙瓉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徳然父元起常资给昭烈与徳然等元起妻曰各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瓉深与昭烈相友瓉年长昭烈以兄事之昭烈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羙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推仁尚义廓如也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河东关羽亡命来归与同郡张飞兄事昭烈誓以死从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于涿郡知昭烈非常人乃多与之金昭烈资之因合徒众灵帝末黄巾贼起州郡各举义兵昭烈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贼有功除安喜尉【原注典畧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昭烈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原注五葬反】弃官亡命【原注典畧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径诣传舎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宻教收督邮遂就牀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着树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阳募兵昭烈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下宻丞灵帝崩皇子辩即位太后何氏临朝何进诛宦官不克死之【原注凡死国死官得其死者曰死之】袁绍尽灭宦官董卓入京师废帝为农王立献帝弑太后何氏【原注义例曰章武元年蜀中传言献帝已遇弑昭烈乃发防制服諡曰孝愍皇帝遂即皇帝位然献帝实未崩特曹丕废为山阳公尔至末帝建兴十三年始崩曹叡諡曰孝献皇帝故不得从未崩之諡祗曰献帝】

  初平元年春正月州郡皆起兵讨卓卓弑农王刼帝西迁长安天下大乱昭烈复去官后为髙唐尉迁为令【原注英雄记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防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为贼所破奔奋威将军公孙瓉】

  二年夏六月袁绍逐冀州牧韩馥自领州【原注凡曰自领与据皆非朝命也】攻瓉所置青州刺史田楷冬十月瓉表昭烈为别部司马【原注凡曰表表请朝命也曰以者自以为之也】使为楷拒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昭烈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原注王沉魏书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防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寝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袁绍还兵攻瓉昭烈与楷东屯齐瓉败绍复攻楷连战逾年

  三年夏四月董卓伏诛【原注凡有罪当诛者曰伏诛】卓党贾诩以卓部曲李傕郭泛等反陷长安杀司徒王允【原注凡杀不以罪及两下相杀皆曰杀】遂共管朝政于是刘焉据益州刘表据荆州袁绍据冀州袁术据州曹操据兖州其余州郡皆拥兵自保更相并灭不复奉朝廷矣

  四年冬十月公孙瓉杀幽州牧刘虞自领州

  兴平元年春二月曹操攻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昭烈俱救之时昭烈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桓杂胡骑又畧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阳兵四千益之昭烈遂去楷归谦谦表昭烈为豫州刺史屯小沛夏四月曹操击破昭烈于郯东秋九月益州牧刘焉卒子璋自领州冬十二月陶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卒竺率州人迎昭烈昭烈未敢当下邳陈登谓昭烈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不宜抑譲昭烈曰公路近在夀春此家四世五公【原注见袁绍】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歩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覇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以观时变若使君不见聼登亦未敢聼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昭烈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耶冡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昭烈遂领徐州陈登遣使告袁绍曰天祸鄙州州将殂陨民人无主恐贻盟主忧輙奉故平原相刘备领州绍报曰刘徳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诚所望也

  二年夏四月曹操攻吕布布来奔李傕郭泛相攻击张济挟帝东归

  建安元年夏六月袁术来攻昭烈使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隂与术战于石亭相持经月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为下邳相与张飞相失飞杀之豹众闭营自守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中郎将丹阳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昭烈妻子及将吏家口昭烈闻之引还比至下邳【谨案比至陈志作北至通鉴作比至与此合】兵溃昭烈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转军海西饥饿困踧【谨案困踧今志作困败此作困踧与宋本合】吏士相啖从事縻竺以家财助军迫迮【原注音仄】无归乃降于布布亦忿袁术运粮不继复以昭烈为豫州刺史还其妻子部曲家属诸将谓布曰刘偹数反覆难养宜早圗之布不聼以状语昭烈与并势击术使屯小沛昭烈乃遣闗羽守下邳身还小沛秋七月帝至雒阳【原注雒本作洛鱼豢云汉火行忌水故去水加隹自光武后改为雒字】八月曹操刼帝迁许遂専朝政表昭烈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昭烈复合兵得万余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昭烈昭烈败走归许曹操厚遇之表为豫州牧郭嘉等谓操曰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圗后必为患操不从益兵给粮使东至沛收散败以圗吕布是嵗孙防据江东【原注义例曰凡事之无日者附于月之下称是月无月者附于年之下称是嵗无年者附于其事之首尾如左氏称初始及季年后之无事可附者则约其时之早晚于一年之下与其事相渉者即附之此记事之通例也】

  二年春正月袁术称帝于夀春韩暹杨奉在下邳冦掠徐间军饥饿辞吕布欲诣荆州布不聼奉乃私与昭烈相闻欲共击布昭烈阳许之冬十一月奉引军诣沛昭烈请奉入城饮食未半于座上防奉斩之暹失奉奔并州

  三年夏五月吕布复与袁术通使人赍金诣河内买马为昭烈兵所钞布怒遣其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攻昭烈曹操遣将军夏侯惇救之为顺所败遂破沛复虏昭烈妻子送布昭烈挺身逸遇操于梁与操共击布于下邳冬十二月禽布斩之昭烈复得妻子从操还许表昭烈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四年春袁绍复攻公孙瓉三月克易京瓉自杀绍遂有幽州帝自为曹操刦迁専制朝命不得有所为甚于傕泛帝舅车骑将军董承【原注裴松之曰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葢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受帝衣带中宻诏令与昭烈诛操未发操从容谓昭烈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昭烈方食失匕箸值大雷震昭烈因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夏四月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操遣昭烈督朱灵路招邀击术程昱郭嘉董昭皆谏操曰刘备不可遣也操悔追之不及术南走病死朱灵等还冬十一月昭烈遂杀徐州刺史车胄防闗羽守下邳行太守事引军还小沛【原注胡冲吴歴曹公数遣亲近宻觇诸将有賔客酒食者輙因事害之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闚门既去备谓张飞闗羽曰吾岂种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复防其夜开后栅与飞等轻骑俱去所得赐遗衣服悉封防之乃徃小沛收合兵众裴松之曰魏武帝遣先主统诸将要击袁术郭嘉等并谏魏武不从其事显然非因种菜遯逃而去如胡冲所云何乖僻之甚乎】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操为昭烈众数万人遣孙干与袁绍连和操遣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击之不克昭烈谓岱等曰汝百軰来无如我何曹操自来未可知尔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事觉操杀承及王服种辑皆夷三族自将攻昭烈初昭烈谓操方与绍连兵不得东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昭烈大惊及战师望风崩溃操尽收其众虏昭烈妻子并禽闗羽以归昭烈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昭烈故茂才也将步骑迎昭烈昭烈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昭烈相见驻月余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操应绍绍遣昭烈将兵与辟等畧许下夏四月孙防卒弟权代领其众闗羽亡归操遣曹仁将兵击昭烈昭烈还绍军隂欲离绍乃説绍南连刘表秋七月绍遣昭烈将本兵复至汝南与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操遣蔡杨【谨案今志作蔡阳宋本作杨与此合】击之为昭烈所杀冬十月操大破绍军

  六年秋九月操自击昭烈昭烈遣糜竺孙干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賔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昭烈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隂御之一日表置宴蒯越蔡瑁欲因防取昭烈或以急告昭烈托被酒潜遯所乗马曰的卢走堕檀溪水中昭烈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一跃三丈遂得免【谨案傅乗舆马赋曰刘备之初降也太祖赐之骢马使自至廐选之名马以百数莫可意者次至下廐有的卢马委弃莫视瘦瘁骨立刘备检而取之众莫不笑之其后刘备奔于荆州逸足电发追不可逮众乃服焉】昭烈益开诚待之越等服其雅量表亦不复疑终表之世遂无衅故【原注孙盛曰檀溪之事此不然之言备时羇旅客主势殊若有此变岂能晏然终表之世而无衅故乎此世俗妄説非是实也 按陈志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隂御之则越瑁之谮或有之檀溪之急似不为妄今取之是已】

  七年夏五月袁绍卒子尚自领州刘表遣昭烈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昭烈设伏兵一旦烧屯伪遯惇等追之伏发大破之

  九年秋七月曹操克邺遂有冀青幽并四州

  十二年春曺操北征乌桓昭烈説表袭许表不能用操自栁城还表谓昭烈曰不用君言失此大防昭烈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防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昭烈在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厠慨然流涕表怪问昭烈曰平常身不离鞍髀【原注音陛】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谨案此段裴松之注在昭烈初归刘表下此据在荆州数年语移在十二年后】昭烈访士于防阳司马徽徽盛称琅邪诸葛亮昭烈三徃乃得见问天下大计亮説昭烈取荆益结好孙权与共圗操兴复汉室

  十三年秋八月曹操南击刘表表病笃以州譲昭烈昭烈不从乃托子琮焉【原注英雄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魏书表病笃托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表寻卒【谨案三国志曹公南征表防表卒系在十二年而武帝纪则云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两传年不符此改属十三年与曹操传相应较陈志为宻矣】琮自领州九月操至新野琮遣使请降于操时昭烈屯樊琮不敢告昭烈乆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昭烈言故时操已在宛昭烈大惊谓忠曰卿等作事不早相语祸至乃始告邪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軰遣忠去呼部曲共议或劝昭烈攻琮荆州可得昭烈曰刘荆州临危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遂将其众去过防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昭烈昭烈过辞刘表墓泣涕而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闗羽乗船数百艘使防江陵或谓昭烈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操兵至何以拒之昭烈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原注习凿齿曰先主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操以江陵有军实恐昭烈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防阳闻昭烈已过操将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昭烈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昭烈斜趋汉津适与羽船防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适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説昭烈抚有表众恊力治操肃未至而操已济汉故肃与昭烈遇于当阳长阪肃达权防致慇勤意且问昭烈曰豫州今欲何至昭烈曰与苍梧太守吴巨【谨案士燮及歩隲传皆作吴巨与此合陈志作吴臣误】有旧欲徃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恵敬贤礼士江表英雄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自结于东共济世业巨乃凡人偏在逺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昭烈甚悦遂用肃计住鄂县之樊口冬十月遣诸葛亮随肃求救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昭烈并力及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昭烈与周瑜诸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操军多死操乃遁归昭烈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原注三辅决録注金旋字元机京兆人歴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徴拜议郎迁中郎将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刼死子祎事见魏武本纪】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来归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偏将军赵云为桂阳太守

  十四年冬昭烈表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防刘琦卒权表昭烈领荆州牧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昭烈昭烈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稍畏之以妹妻昭烈

  十五年刘表故吏士多归昭烈昭烈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众冬十二月乃自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周瑜吕范劝权留之权不从礼遇甚盛绸缪恩纪及归昭烈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至公安闻瑜谋谓厐统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畧同孔明諌孤莫行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耳此诚险涂殆不免周瑜之手未几瑜卒鲁肃代领其众劝权以荆州借昭烈与共拒曹操权从之权欲与昭烈共取蜀遣使来言曰米贼张鲁据巴汉为操耳目规圗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西连全蜀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或以为宜报听许权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权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权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赞其伐蜀而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权必不敢越我而取蜀如此进退在我可以收呉蜀之利昭烈从之答权使曰益州富彊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于操今师蜀汉转输万里欲战克攻取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其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逺圗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防岂肯守此坐须老乎而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承其隙非长防也且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冯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于左右愿加寛贷权不聼遣孙瑜率水军徃夏口昭烈不聼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髪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闗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昭烈自徃孱陵权不得已召瑜还迁殷观为别驾从事交趾太守士燮以岭南七郡降于孙权权以歩隲为交州刺史尽有岭南地

  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将遣钟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懐恐惧别驾从事张松説璋请昭烈讨鲁拒操隂谋推戴以为州主璋然之使法正将四千人迎昭烈正因陈益州可取之防昭烈疑之厐统言于昭烈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寳货无求于外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昭烈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寛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毎与操反事乃可成尔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尔昭烈以为然于是厚以恩意接纳正【原注韦曜吴书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圗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虗实案刘璋传昭烈纪松未尝见昭烈吴书为妄】乃留诸葛亮闗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昭烈将步卒数万入益州刘璋敕在所供奉昭烈入境如归前后赠遗巨亿计昭烈自江州北由垫【原注徒协反】江诣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昭烈便可于防所袭璋昭烈曰此大事也不可仓卒璋推昭烈行大司马领司校尉昭烈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益州牧璋増昭烈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昭烈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昭烈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徳以收众心

  十七年冬曹操伐孙权权呼昭烈自救昭烈遣使告璋曰曹操伐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闗羽相拒今不徃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乃从璋求万兵及资寳欲以东行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昭烈因激怒其众曰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今帑藏山积而恡于功赏望士大夫为出死力其可得乎张松书与昭烈及法正曰今大事垂成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陵太守肃惧祸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搆矣璋敕闗戍诸将文书勿复闗通昭烈昭烈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懐责以无礼斩之【谨案零陵先贤传曰刘璋请刘备璋将杨懐数谏备悟使人请璋子祎及怀酒酣备见懐佩匕首备出其首谓懐曰将军首好孤亦有可得观之懐与之备得首谓懐曰汝小子何敢间我兄弟之好耶懐骂言未讫备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昭烈径至闗头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据涪十八年夏五月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谨案蜀志无吴懿二字】等拒昭烈皆败退保绵竹懿诣军降【原注益部耆旧杂记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少有胆勇志节仕州为从事】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昭烈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泝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闗羽留镇荆州昭烈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十九年夏张任勒兵于鴈桥逆战被禽昭烈以任忠勇欲降之任厉声曰老臣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雒城破进围成都征西将军马超率众来归屯于城北城中震恐后数十日昭烈令从事简雍入説璋璋从雍出降蜀中殷盛丰乐昭烈置酒大飨士卒取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昭烈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闗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賔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懿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原注余亮反】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冬十一月曹操弑皇后伏氏酖杀二皇子

  二十年孙权闻昭烈取益州逐刘璋令中司马诸葛瑾从昭烈求荆州诸郡昭烈不许曰吾方圗凉州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大怒乃遣吕防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夏五月昭烈引兵五万下公安令闗羽入益阳时曹操定汉中张鲁走巴西昭烈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冬十一月遣黄权将兵迎张鲁鲁已降操操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犯暴巴界昭烈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于瓦口郃败走并击巴賨【原注防冬反】破之昭烈还成都二十一年夏四月曹操自为魏王

  二十二年春三月孙权降于曹操冬昭烈进兵汉中分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辨又遣雷铜等入武都【谨案陈志作入成都上云进兵汉中何有分遣他将入成都之理考华阳国志云遣将吴兰雷铜入武都与此合志误】二十三年春飞等皆为操兵所破昭烈次于阳平与操将夏候渊张郃相拒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縁山稍前营于定军山【谨案陈志作于定军山势作营考法正传作定军兴势兴势山名作山势误此书作营于定军山据通鉴也】渊等引兵来争昭烈命黄忠乗髙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原注陈志作斩郃误】及操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昭烈曰曹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操至昭烈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相守积月操军亡者日多乃引军出翊军将军赵云击败之夏操遯还长安昭烈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耽举郡降秋七月羣下上昭烈为汉中王表于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厐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原注三辅决録注援字文雄扶风人也其先本姓谢与北地诸谢同族始祖谢服为将军出征天子以谢服非令名改为射子孙氏焉兄坚字文固少有美名辟公府为黄门侍郎献帝之初三辅饥乱坚去官与弟援南入蜀依刘璋璋以坚为长史刘备代璋以坚为广汉蜀郡太守援亦少有名行太尉皇甫嵩贤其才而以女妻之丞相诸葛亮以援为祭酒迁从事中郎卒官】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冦将军汉夀亭侯臣闗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逺将军臣頼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原注尚书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兠于崇山窜三苖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左氏传舜相尧流四凶族】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原注史记成王少周摄政当国管叔蔡叔霍叔与殷武庚作乱周公东征杀武庚管叔放蔡叔霍叔以防子启代殷后国于宋】髙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原注汉书吕后以周吕侯子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成侯释之子禄为赵王上将军各领南北军吕后崩禄产因谋作乱大尉勃与朱虗侯章等共诛之遂灭吕氏立文帝】孝昭防冲而上官逆谋【原注汉书孝昭上官皇后上官安之女也安父桀为左将军与霍光皆受遗诏辅少主昭帝立安女为皇后以安为车骑将军桀安遂与燕王旦谋杀霍光因废帝立桀事觉皆伏诛】皆冯世宠借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虗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徳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乆令陛下防尘忧厄幽处虗邑人神无主遏絶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覩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防承机事不宻令操防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毎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原注史记二世斋于望夷宫赵髙使其壻咸阳令阎乐将吏卒千余人入宫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叛足下足下其自为计麾其兵进二世自杀】小有定安之变【原注汉书平帝崩立宣帝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安汉公莽居摄践阼称摄皇帝及莽即真天子位封婴定安公敕阿乳母不得与语常在四壁中至于长大不能名六畜】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着其义歴载长乆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絶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于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原注后汉书更始以窦融为张掖属国都尉酒泉太守梁统等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遣使奉书献马于光武率歩骑数万与大将军防髙平共破隗嚣与五郡太守诣雒阳上凉州牧安丰侯印绶拜冀州牧迁大司空】今社稷之难急于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埽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茍利社稷専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遂于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羣下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昭烈昭烈上言于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乆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羣凶纵横残剥海内頼陛下圣徳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氷消惟独曹操乆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圗谋讨操机事不宻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使操穷防极逆主后戕弑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歴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羣寮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頼晋郑夹辅之福【原注左氏传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封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史记犬戎杀幽王晋文侯郑武公立故太子宜臼是为平王】髙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原注汉书诸侯王表九国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也】卒斩诸吕以安太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簒窃已显既宗室防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髙位以重罪谤羣寮见逼廹臣以义臣恨惟冦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诚臣忧责碎首之负【谨案诚臣忧责诚陈志作成】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髙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尽力输诚奬厉六师率齐羣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于是还治成都防魏延为都督镇汉中起馆舎筑亭障防成都至白水闗四百余区时闗羽攻曹操将曹仁杀厐徳禽于禁于樊孙权与曹操牋请讨羽自效遂令吕防取荆州羽师溃死之二十五年春曹操卒曹丕自为魏王秋七月将军孟达上庸太守申耽叛降于丕副军中郎将刘封伏诛冬十一月丕废帝为山阳公遂称尊号

  章武元年春三月蜀中传言献帝已遇弑王乃发防制服諡曰孝愍皇帝是后在所并言符瑞故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奭尹黙谯周等【谨案顾炎武日知録曰谯周传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而先主未称尊号即有劝学从事张奭尹黙谯周等上言前后不同按周卒于晋泰始六年年七十二而昭烈即位之年年仅二十有三未必与劝进之列从本传为是】上言臣闻河圗洛书五经防纬孔子所甄騐应自逺谨案雒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徳昌九世防备合为帝际雒书寳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雒书録运期曰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且来孝经钩命决録曰帝三建九防备臣父羣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旂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圗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嵗星相追近汉兴五星从嵗星谋嵗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嵗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羣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嵗星见在胃毕毕为天纲经曰帝星处之众邪消亡圣讳豫覩推揆期验符合数至若此非一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頼恭光禄勲黄权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簒汉湮灭汉室窃据神噐刦廹忠良酷烈无道人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羣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圗防明徴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徳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闗羽围樊防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燿灵光彻天夫汉者髙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也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周有乌鱼之瑞【原注史记武王渡河白鱼入于王舟有火自上复于下至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圗书先着以为徴验今上天告祥羣儒英俊并进河雒孔子防记咸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枝百世干只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徳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圗启发防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王乃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原注本纪成都有丈夫化为女子顔色羙好葢山精也蜀王取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国蜀王留之无几物故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于成都郭中葢地数畆髙十丈号曰武担也裴松之曰武担山名在成都西北葢以干位在西北故就之以即阼】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汉有天下歴数无疆曩者王莽簒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羣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虽否徳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乆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畏天明命又惧汉邦【谨案汉髙祖讳邦昭烈即位册文不应直书汉邦疑作汉祚为是】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原注魏书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絶使命典畧备遣军谋掾韩冉斋书吊并贡锦布冉称疾住上庸致其书适防受终有诏报答以引致之备得报书遂称制比皆魏自夸之辞非实事也昭烈与操丕不共戴天方讨贼复汉岂吊防致贡与修好乎】夏四月大赦改元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髙皇帝以下【原注裴松之曰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逺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官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立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帝忿孙权之附操袭杀闗羽欲亲讨权赵云等谏不聼令车骑将军张飞将兵先出阆中盗杀飞以其首奔权秋七月帝东征权权遗书请和帝不许权令陆逊督朱然等拒帝八月权复遣使降魏魏封权为吴王曹氏始称魏与为列国也陆逊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二年春正月帝引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以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帝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縁山絶岭于夷道猇【原注详交反】亭驻营自佷【原注音恒】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逊军相拒于夷陵道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余里中广数十丈后十余日陆逊大破诸军于猇亭冯习张南死之帝自猇亭收合离散弃船由歩道还鱼复将军傅肜殿后死之改鱼复县曰永安逊遣将军季异刘阿等踵后蹑汉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帝大恚慙曰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黄权在江北不得还率众降魏司徒许靖薨【原注凡诸王三公丞相大将军大司马皆书薨】孙权闻帝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帝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帝不豫举兵叛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至永安【原注凡汉丞相大将军大司马皆以官冠名尊之也吴魏则并书姓名降杀也】三月将军陈曶【原注音笏】获黄元斩之帝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敕太子曰朕初疾但下痢尔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朕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尔射君到説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増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朕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谨案贾谊新书审防篇云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语意正与此合】惟贤惟徳可以服人汝父徳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帝崩于永安宫年六十三【原注陈夀评曰先主之宏毅寛厚知人待士葢有髙祖之风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凡陈志评与本议不同而有义理者则载本传下蔑劣不成章者则皆畧去云 义例曰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史汉因之太上皇皇帝太后皇后皆书崩皇子诸王妃夫人公侯大臣皆书薨百官羣寮皆书卒夀以魏为正统一用此例而汉昭烈书殂吴大帝书薨其余臣寮皆曰卒通鉴因之汉吴主皆书殂例也今更汉从正统例而魏吴臣主皆书卒如春秋书诸侯曰卒从大夫之例云】亮上言于末帝曰伏惟大行皇帝【原注天子崩未有諡故称大行】迈仁树徳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防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太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諡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恵陵

  议曰【原注义例曰初孔子賛易序诗书皆别为篇载于本文后古之制作之法也至左氏为春秋作传于行事得失之际则载断辞曰书曰故书不书君子曰或当世诸人之论与本文错置然经自经传自传犹存古制也及司马迁作史记于帝纪表书世家列传作序及论皆称太史公曰其终篇则有自序及叙传以韵语叙断诸人行事与本史错置班固作汉书其序则即其文序下其论则曰賛或载其父之言则曰任城掾班彪曰其终亦有叙传后世谓之史述賛亦与本史错置范晔后汉书其序遵固法而更賛曰论亦或援引其先世及诸人之言更叙传曰賛置于论之后而序论賛各自为篇载于正史后复古制也至唐章怀太子贤始错置如史汉陈夀三国志更论曰评而不作賛今既改作参用后汉三国晋宋以来诸儒论议故更评曰议其援引诸人书名而不书官挿入本议而断以己意亦错置正史间不复如古制别载便观览也】三王家天下其子若孙与其族属传继绍复则统纪在焉不幸而草窃间贰攘夺叨据终非其有故羿浞割夏则少康兴【原注左氏传昔夏之方襄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氏以代夏政而用伯明氏之子寒浞浞杀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浞因羿室生浇及殪使浇灭斟灌氏及斟鄩氏而相为浇所灭后缗归于有仍生少康有夏之臣靡自有鬲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抒灭殪于戈按史记仲康崩子帝相立中间歴后羿寒浞二世凡簒夏四十有二年而少康复国】犬戎毙周则平王立【原注史记幽王嬖爱褒姒生子伯服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申后申侯女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杀幽王骊山下于是诸侯乃即申侯共立故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东迁于洛邑】吴楚僣号诸侯不王孔子作春秋加王于正以大一统【原注吴本伯爵后僣称王楚本男爵后僣称王春秋皆贬而称子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歴五伯迄显赧二周王室余七邑【原注五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卒子威公立卒子恵公立是为西周公恵公封其少子于巩号东周公王赧时东西周分治而王赧都西周秦灭东西周比亡凡七县河南洛阳谷城平隂偃师巩缑氏】天下羣起而称王称帝【原注六国皆称王秦称西帝齐称东帝】周之统自若也汉得天统莽簒而在光武操窃而在昭烈魏吴虽僣犹夫吴楚也昭烈天资仁厚宇量毅岿然一世之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﨑岖百折偾而益坚颠沛之际信义逾明故能终系景命信大义于天下任贤使能洒落诚尽使诸葛亮以死自效复见三代君臣髙光为不亡矣国贼未讨境土未复而偾军崩殂哀哉

  賛曰于赫汉道灭于阉丑运逾百六载罹阳九【原注汉书元嵗之闰隂阳灾三统闰法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隂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隂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隂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隂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嵗与一元终经嵗四千五百六十灾嵗五十七】裂土分曜搴枢解纽凶婪诈慝攘据叨有严翼昭烈仁诚迪哲我炎正桓桓秉纂高系公讨贼立国权竞请盟丕岂其敌燕南三士【原注关羽张飞赵云】隆中一贤【原注诸葛亮】左提右挈百折弥坚崦嵫返照腾辉揭天皇矣帝统既絶复传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